特朗普进决赛圈,英媒:美总统若换人,北约该开始准备去美国化了

文| 昭明

编辑| 昭明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对一些欧洲高官进行了采访,他们一致认为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那北约是时候准备去美国化了,这无疑给特朗普的竞选又增添了变数……

提起特朗普,欧洲的北约国家可是着实有些愤怒。

北约是美国牵头建立的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美国保护欧洲的安全,共同应对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苏联解体后,北约的目标就换成了俄罗斯。

近年来,北约不断东扩也是为了进一步削减俄罗斯的影响力,好让北约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展开剩余89%

也就是说,在欧洲的北约国家看来,北约只要还存在一天,那美国就有义务保护欧洲。

但这一切随着特朗普的上任发生了变化。

特朗普当初成功当选总统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他在参选之前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从政基础,完完全全就是华尔街的一个商人。

当时,民主党人在得知这一结果后也十分愤怒,纷纷怀疑是特朗普拿钱买的选票,但这种事在美国可是屡见不鲜,民主党又不是没干过,只能说是特朗普更胜一筹。

商人执政,不少人对美利坚的前途充满忧虑,而特朗普上台后的表现也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失望。

特朗普坚定地支持“一切向钱看”和“美国至上”的原则,为了让美国获取更多利益,他直接大手一挥退出了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巴黎气候协议、伊核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卫组织。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影响重大的重要组织和协议,美国这么做显然是不想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显然是置他国的利益于不顾,外界对特朗普指指点点。

但特朗普显然不以为然,他不仅制裁中国,还对日本、欧盟这些盟友频频出手,抢夺法国订单、叫英国顶在前面,美国一门心思地搞钱。

特朗普的种种行为已经让欧盟国家大为不满,所以,当他退任的时候,欧盟国家可算是长舒了一口气。

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四年,新一轮美国大选之际,特朗普又带着巨大的影响力回来了,而且随着黑利的退选和最高法院的判决,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竞选已经再无压力。

而在另一边的对手则是垂垂老矣时常出洋相的拜登,两人的对决,显然外界更看好特朗普一些,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特朗普极有可能在11月份的美国大选中成功当选总统。

这是欧洲国家无法接受的,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可不想面对特朗普的针对和盘剥。

原来,特朗普在演讲时就明确表示一旦上台会削减在北约的会费开支,并且积极推动俄乌停战,欧洲国家的安全要让欧洲国家自己出钱保护。

更让欧洲国家无法接受的是,特朗普还赤裸裸地表示让北约的欧洲国家把拖欠的会费尽快补齐,并扬言不交会费的,到时候鼓励俄罗斯对这些国家出兵,而且美国不会保护。

难道特朗普真的和俄罗斯混到一起了?这是众多北约国家的一致想法,因为俄罗斯可是北约的共同敌人,现在特朗普为了一点会费竟不惜鼓励俄罗斯出兵,这让他们实在无法理解。

现在特朗普还没当选就态度如此强硬,要是等他上台,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所以,随着特朗普在超级星期二的初选中基本胜券在握,欧洲国家的恐慌也越来越大。

所以,不少西方媒体才对特朗普参选一事表现出来极大的关注,这既是热点,又是西方政客和民众关心的问题:“欧洲国家该如何面对当选后的特朗普?”

在接受《每日电讯报》的采访时,欧洲的一些高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一致反对特朗普上台,特朗普执政显然对欧洲的发展和安全不利。

他们表示:“如果特朗普重新担任美国总统,北约将发生剧烈变动,包括从组织结构、内部构成以及战略方向等方面。”

所以,不少人认为与其多花钱求美军留下来保护自己,不如欧洲把钱用在自身增加军费预算上,欧洲应该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要自己保护自己。

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当选,欧洲国家也愿意推动去美国化的进程,而在这一点上,立场最为鲜明的当属法兰西。

早在去年下半年乌克兰反攻失利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公开呼吁欧洲实现政策、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他看来,江河日下的美国已经越来越在俄乌冲突上力不从心。

这个时候,正是欧洲团结一致重新寻求战略自主的好机会,而综合实力强大的法国自然当仁不让,马克龙也一直希望让法国成为欧洲的真正领袖。

前不久,面对美国始终不愿意加大力度援助乌克兰的局面,马克龙再度出击,明确公开表态“不排除北约出兵援助乌克兰的可能性”。

这与其说是对俄罗斯的威胁,更多的则是给美国一个警示。

马克龙试图以此来重新树立法国的形象。

因为当下的美国正为了总统大选竞争激烈,是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就通过大规模援乌法案的,也就是说即便马克龙态度再强硬,美国也顶多是出面喊几句话,并不会给乌克兰任何更多的实质性援助。

这就正中了马克龙的下怀,美国不援助那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就会下降,下降的部分自然会有法国替代,毕竟马克龙的喊话别管会不会让局势更紧张,起码态度就摆在那里。

对于马克龙此举,美国也很是愤怒,他们自然知道马克龙的图谋,但又无能为力,因为这是赤裸裸地阳谋,就掐准了美国力不从心的痛点。

不过,美国为了体面自然也不会坐视,于是便以马克龙制造紧张局势为由强烈谴责马克龙的发言,还拉上英国一起指责马克龙。

毕竟马克龙的话着实是挑衅了俄罗斯的底线,一旦北约出兵,那将很可能引发核战争,而这一结果显然是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

因此,美国、英国等国对马克龙的指责,自然也是阳谋,也会给马克龙施加压力,马克龙当然会改变态度,但就看他能顶住压力多久了。

由此可见,就连欧洲数一数二的法国寻求战略自主都异常艰难,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欧洲的去美国化意图显然短期内充满了困难。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马歇尔计划影响下的经济依赖和欧洲军备废弛下的对美军事依赖,一个是欧盟内部布满了美国安排的人手。

二战结束后,为了帮助欧洲减轻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美国制定了援欧的马歇尔计划,说是援助,无利不起早的美国自然也包藏祸心。

美国通过援助的方式将欧洲的经济牢牢地与美元紧密挂钩,这样欧洲发展越快,美元的地位就越稳固。

后来,欧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元的地位,于是,美国又开始利用石油打压起了欧元。

俄乌冲突爆发期间,美国不仅是在制裁俄罗斯,同样也在利用能源和政策优惠收割欧洲资本,这样一来,欧洲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就更大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没有钱又如何谈战略自主。

对美国在军事上的依赖就更加明显了,欧洲说是要加强自身的军事武器研发,可除了法国、德国、英国少数几个国家有自主研发的实力之外,其他的北约国家基本上可以算是放马南山许久了,用军备废弛来形容丝毫不夸张,有的国家甚至连军队都是象征性的。

他们已经习惯了被美军保护的状态,让他们把用于稳定民生发展经济的钱拿出来投入军事研发,他们显然不太愿意。

即便是像英国这样的大国,依然要从美国进口一定的武器装备。

两年的俄乌冲突已经让欧洲的军工生产能力现了原形,现在即便是一些欧洲国家愿意继续支援乌克兰,仓库里也没有可用的武器了,乌克兰只能哭着喊着向美国求助。

也就是说,以当下欧洲国家的军事能力来看,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俄罗斯可以轻松拿下欧洲,所以,即便是有马克龙等政客有心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但更多的欧洲国家为了自身的安全只能继续寻求美国的军事庇护。

至于美国在欧盟安插人手的事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了,美国为了更加牢固地掌控欧洲,自然会寻找多个话事人,其中当下最具亲美倾向的当属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她总是不顾一切地声援美国,强调欧盟应该与美国的步伐保持一致,并且不惜牺牲欧盟的利益,在这样一批亲美政客的努力下,欧洲还想着战略自主显然是难上加难。

不过,只要马克龙等人有这个决心,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毕竟国家要想真正强大,真正长治久安,归根结底还是要走独立发展的道路,还是要有维护自身安全的实力,一味地依赖他国只会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尽管去美国化道路艰难,但对于欧洲来说,眼下显然已经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了,毕竟美国的虚弱就摆在那里……

发布于:天津市